首頁 新聞頻道 時評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寧德時評:認真的張馳之道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2-07-19 09:41 來源:寧德網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陳雨仁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某國企老總自以為管理有方,躊躇滿志。一日,他找來一名忠實的員工,笑問:“你評評我個人的優點?” 員工答:“說良心話,優點太多了。”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總:“少拍馬屁,說具體點。”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員工:“認真。”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總:“哦,那有什么缺點嗎?”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員工欲言又止,老總鼓勵道,都是自己人,別不好意思,員工便直言:“還是認真。”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員工口中的第二個“認真”是指這位老板有時候“太過于認真了”,及至到了刻板苛求的地步,反倒使屬下畏首畏尾,無所適從,結果削弱了主動性和創造力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緣何“認真”既是優點,又是缺點呢?試舉兩個小事例加以佐證,假如您是財會人員,一分錢都不能算錯的,否則對不上帳,得重新來過;而對待朋友的小缺點小毛病,大可不必較真,睜一只眼,閉一只眼。察見淵魚者不祥!這世界上沒有完人啊,要不然就永遠交不到朋友了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毛主席說過,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,告誡我們做每件事必須認真對待,不可馬馬虎虎,這樣基本上就不會有所過失。好比科學家發明制造高精尖端的火箭衛星,每個環節都不可以大意,否則,差之毫厘,失之千里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可科學家也是人,有人的七情六欲,工作之余該休憩還得休息,或者說說笑話又有什么關系呢?我們知道,科學精神是“大膽假設,小心求證”。在求證的過程中要精益求精,容不得一絲一毫的馬虎。所以,毛主席還有句名言:“團結、緊張、嚴肅、活潑”。嚴肅是認真縝密,活潑即放松休養,一張一馳,文武之道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張馳有度。世上的事,有時候要認真,可又不能太認真,全憑一個“度”。度要拿捏得當,避免鉆牛角尖??鬃诱f得好,攻乎異端,斯害無窮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天,孔子率弟子東游時饑腸轆轆,于是讓子路去借糧,說是借,其實是乞討。東家見到孔子的弟子便說,我寫一個字,如果認得白送你們食物,否則哪里來回哪里去。說著便在地上寫了一個“真”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子路說,這是“真”字,東家說,錯了。子路悻悻而歸,孔子安慰道,我們連飯都吃不上,還認什么“真”。子貢吸取經驗教訓,再次去時,還是那個“真”,子貢違心說道,是“假”字,東家說,大錯特錯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孔子只好親自出馬,告訴東家,那兩個字是“直八”,于是乎,東家把糧食送給了孔子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這個故事是真是假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告訴世人一個道理,什么時候要認真,什么時候不必較真??鬃邮枪J世界上最認真的人,有經可查?!墩撜Z》記錄一件事:“子入太廟,每事問。”孔子是禮的專家,因為他曾經擔任過魯國的大司寇(相當于現在的大法官,古代禮與法是合一的),而他老人家進入太廟的時候,事無巨細,什么都問,哪怕有一點閃失,可見其認真的程度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圣人做了榜樣,咱們平日里待人接物、灑掃應對,首先應進行合理的判斷,該認真就認真,不該認真時隨機應變;其次還必須階段性調整,也就是現代人說的“與時俱進”,便可無咎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毛主席是活學活用“張馳有度”的一代偉人,您看他的語錄——“戰略上藐視敵人”,指大局上要“馳”,一切侵略者都是紙老虎,而前提是通盤認真研判過;“戰術上重視敵人”,具體到每一場戰役,兵力部署、武器裝備、后勤保障等等都要“張”,絲毫不可麻痹大意;真是運用之妙,妙不可言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責任編輯:劉寧芬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返回首頁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相關新聞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返回頂部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寧德網簡介 版權聲明 聯系我們 加入我們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寧德網 版權所有,未經寧德網書面特別授權,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:3512014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:1309374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廣告聯系:0593-2831322 職業道德監督、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新聞熱線:0593-2876799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寧德市新媒體網絡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:寧德市蕉城區蕉城北路15號閩東日報社三樓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閩ICP備09016467號-17 網絡舉報監督專區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大毛片